念佛回家网

弘扬善导大师净土思想,介绍纯粹净土宗念佛法门 huijia18.com

唯除五逆诽谤正法,有方便抑止、诫恶劝善之意


第十一点 显第十八愿之“唯除逆谤”,有“方便抑止、众生根机、无一遗漏、诫恶劝善”之意

阿弥陀佛超发无上殊胜之愿,誓欲广救十方罪苦众生,包含阿鼻地狱众生,故言:

常运慈心拔有情,度尽阿鼻苦众生。

然而在其根本愿——第十八愿有“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”之八字“抑止”之文。“逆谤”正是阿鼻地狱的众生,愿文与愿心似乎互相矛盾。究竟真意如何?必须融会其他经文,以及祖师解释,否则依文解义,不免三世佛冤。

首先,从《观经》下品下生的经文,明示逆谤的阿鼻众生仰蒙弥陀的救度,符合阿弥陀佛“度尽阿鼻苦众生”的悲愿。若如此,则“唯除逆谤”之愿文,必另有所指,且含义殷重,否则这么重要的本愿文,不会有此八字。

若合会祖师的解释,则知“唯除五逆”的经文,含义很深,阿弥陀佛的用心,亲切至极。

“唯除逆谤”有何深意?举出四点,略作阐释。

一、显方便抑止

善导大师《观经疏?散善义》“逆谤除取问答”言:

四十八愿中,除谤法、五逆者,

然此之二业,其障极重,

众生若造,直入阿鼻,历劫周慞,无由可出。

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,方便止言“不得往生”,

亦不是不摄也。

又下品下生中,取五逆、除谤法者,

其五逆已作,不可舍令流转,

还发大悲,摄取往生。

然谤法之罪未为,又止言“若起谤法,即不得生”,

此就未造业而解也;

若造,还摄得生。

善导大师此文有二意:

(一)未造抑止,防造重罪故:之所以抑止五逆谤法,乃因此二罪,是一切罪中至极重罪,众生若造,直堕阿鼻地狱,受无量苦,多劫之间不能出离,是故弥陀为防众生造此二罪,方便抑止,巧言不得往生,此约“未造抑止”。

(二)已造摄取,大悲普救故:然弥陀本意,为救十方众生,不论有罪无罪。说“唯除”者,一为警诫之,二为使其回心。是故,若造此重罪,亦不忍见其流转,而令其回心念佛以救度之。犹如下品下生之机,已造五逆,不忍见其流转,令其回心念佛而摄取,此约“已造摄取”。

第十八愿之“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”,因其尚未犯故,深诫而抑止;若造,亦必使其回心而救度之,所谓“若造,还摄得生”。

由善导大师之文可以知道,第十八愿所讲的“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”的“唯除”,是就抑止角度来讲的,抑止的最终目的不在抑止,而是为了摄取、救度,所以,抑止本身并不是永远地抑止。

因此,不论就摄取——救度这边来讲,或者就抑止——警诫这边来讲,都在彰显阿弥陀佛救度十方罪苦众生的大悲愿力。

二、显众生根机

抑止之文,亦在彰显“十方众生”之属性。

愿文虽说“十方众生”,未详凡圣善恶,因有“唯除逆谤”之言,故知“十方众生”之中,以“凡夫为本”(圣凡相对)。凡夫造罪,需要被救;圣人不造罪,不需被救。故善导大师《观经疏 玄义分》言:

定为凡夫,不为圣人。

凡夫之中,有善有恶,而以“恶人为先”(善恶相对)。善人尚有得度机缘,唯有极恶之人无他方便,若不蒙救度,将直堕阿鼻。《观经疏 玄义分》言:

诸佛大悲于苦者,

心偏愍念常没众生,是以劝归净土。

亦如溺水之人,急须偏救;

岸上之者,何用济为。

可知:十方众生,凡夫为本,恶人为先。

人皆凡夫,被业所牵,难免造恶,为恶而苦;

若见此文,如睹故亲,倍觉亲切,感动涕零。

狱火可出,成佛可期。

亦知:诸佛之中,唯有弥陀,

大慈大悲,拔苦与乐,救度恶机;

如我愚恶,若无本愿,何法可修?

必堕无间,求出何期?

三、显无一遗漏

举下摄上,举恶摄善,十方众生,无一遗漏。

不论何人,皆得往生,以此启发,众生信心。

可知:抑止门置于第十八愿者,意在显明“佛愍恶机”之大悲,同时显示本愿所被机类之普遍性与救度众生之决定性,无一遗漏,无一不生,以此启发一切人“往生决定”之信心。

善导大师《法事赞》“逆谤往生”之文:

以佛愿力,五逆之与十恶,罪灭得生;

谤法阐提,回心皆往。

善导大师《般舟赞》“利剑名号”之偈:

利剑即是弥陀号,一声称念罪皆除。

谤法阐提行十恶,回心念佛罪皆除。

善导大师《观念法门》“造罪回心”之文:

一切造罪凡夫,但回心念阿弥陀佛,愿生净土;

上尽百年,

下至七日、一日,十声、三声、一声等;

命欲终时,佛与圣众自来迎接,即得往生。

善导大师《观经疏》“不问罪福”之文:

一切凡夫,不问罪福多少,时节久近,

但能上尽百年,下至一日七日,

一心专念弥陀名号,定得往生,必无疑也!

善导大师《往生礼赞》“念佛必生”之文:

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,

若七日及一日,下至十声,乃至一声、一念等,

必得往生。

以上法语,显示“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”之愿文,在于彰显弥陀悲愿彻底无遗,任何众生都要救度,无一遗漏,乃至逆谤阐提亦不例外

四、显诫恶劝善

诸佛出世,皆劝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,本愿亦言“唯除逆谤”,《大经》卷下更扩充“唯除逆谤”之意,而广说“五恶五痛五烧”。

可知:弥陀深欲念佛之人“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奉公守法,为世良民”,如《宗风(二)俗谛?处世之道》。

抑止杀父杀母,即是劝勉孝顺,而“孝为百行之基”,百般伦理,一切善行,由孝而起,所谓“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”。

佛喜正与善,而怜邪与恶。如父母对子女,虽一视平等,然特怜残障之儿。弥陀亦然,喜人行善,不喜人行恶;虽善恶皆度,然见善人则喜,见恶人则悲。

是故,应成善人而一生念佛。

法然上人法语(《法然上人全集》第285、594、595页):

信“罪虽十恶五逆亦得往生”,而不犯小罪;

罪人尚生,何况善人。

信“行虽一念十念尚且不空”,而应无间修;

一念尚生,何况多念。

佛虽不舍恶人,然好造恶业者,非佛弟子。

如父母于一切子女,悉皆平等慈爱,

而子女之中,有善有恶;

虽平等慈爱,

然于行恶之子,则怒目杖责以诫之。

闻佛之慈悲广大,而欲造罪者,

亦漏于佛之慈悲也。

若知恶人亦不舍之本愿,

则于佛之知见,愈觉自己之可悲、可耻。

若谓有父母之慈悲,而于父母之前行恶者,

父母欢喜乎?

虽不舍而叹,虽哀愍而憎,

佛亦如是。

——摘自 慧净法师 《无条件的救度》

上一篇:慧净法师:这种念佛人不用等临终,现在就得到不退转位(阿鞞跋致)

下一篇:慧净法师:恶人念佛尚救,何况善人念佛(举恶摄善)

推荐阅读:念佛实用仪轨(简化版)——实际运用方法汇总

随喜功德,赞助网站

(微信捐助二维码)
微信号:foyou188




(支付宝捐助二维码)
支付宝:18824665059

Copyright 回家网 www.huijia18.com,粤ICP备202105802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