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回家网

弘扬善导大师净土思想,介绍纯粹净土宗念佛法门 huijia18.com

【净宗文摘】为何独尊善导大师为净土宗的开宗祖师


宗祖善导大师

我们手上都有讲稿。我先念第一段:

宗祖善导大师《观经疏?散善义》“就行立信”之释,说明往生净土之行有“正行”与“杂行”。

宗祖善导大师是怎样一位人物呢?或许我们同修有人晓得,有人不晓得,在这里我以八点来做介绍和赞叹:

第一,古人相传 弥陀化身

善导大师是隋朝末年出生的,于初唐时期主要在长安城活跃布教,他的教化可以说是非常的广远,湖北也有人跟随善导大师学习净土念佛的法门;善导大师亲手抄的经本,也传到当时交通不便的西域,就是现在新疆的地方。善导大师的思想与著作既然能够传到那么远,表示善导大师的德行与教化都是非常深厚的。

自古以来,很多人认为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。北宋时代的慈云大师曾经撰写《西方略传》这一部书,其中记载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,可惜的是《西方略传》和以前很多有关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的记载,如今都已佚失了。可是,这一件典故却记载在日本高僧法然上人的著作里面。北宋距离唐初,已经几百年了,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的记述一直被传到那个时代,而受慈云大师这位高僧如此的赞叹与记载。

到了明朝末年,莲池大师在《往生集》里,也高度地赞叹说,如果善导大师不是阿弥陀佛的化身,那至少也是普贤菩萨、观音菩萨这一类等觉菩萨以上的菩萨所示现。尤其到了民国初年,净土宗鼎鼎有名的印光大师更是非常崇仰地赞叹说,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,是有大智慧,有大神通的。所以第一点,古来相传善导大师是弥陀的化身。

第二,佛法东传 无如盛德

唐朝时代一位净土法门的高僧少康大师,他有一本记载往生瑞相的著作,叫作《瑞应删传》,书中也记载了善导大师的一些行谊,并在书后的结论赞叹善导大师说:“佛法东行,未有禅师之盛德矣。”他说自从佛法从印度东传到中国以来,没有像善导大师这样的巍巍盛德。

佛法的东传是在东汉时代,到了唐朝,也已经是好几百年的历史,那个时候的佛教可以说普遍传播到中国各地,学佛的人非常多,尤其唐朝时期是佛法的黄金时代,高僧辈出,我们现在所讲的佛教八个宗派,大部分都是在当时由修行很高的高僧所创建下来的。可以说,那个时代是八宗祖师鼎立,高僧非常多的时代。在那么多的高僧中,少康大师却是以这样的文句来赞叹善导大师,说:“佛法东行,未有禅师之盛德矣。”这样说,我们会很惊讶,因为在当时,像天台宗的创宗祖师,被隋炀帝尊称为智者大师,也被一般人尊称为小释迦,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二;他的师父慧思禅师,是禅定、智慧都很高的人,是来去自如,要留就留,要走就走的人;慧思禅师的师父慧文禅师,也都是鼎鼎有名的高僧。再者,像华严宗、三论宗的祖师,或是禅宗达摩祖师 —— 那时候已经到中国来了,这几位创宗的祖师和善导大师都同在那个时代,可是独有善导大师被人用这样推崇的文句来赞叹,由此可见善导大师是怎么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了。

第三,二十几岁 便证三昧

大师在二十几岁便已证入三昧,这种三昧是能够入定,在定中悠游极乐世界,与佛菩萨相见,而且询问法义、受佛摩顶授记,或是听闻阿弥陀佛的开示。一般人在二十几岁时,正值生命力旺盛,也是欲望最炽盛的时候,难免妄想杂念会很强盛,而大师却能够寂静入定,这是非常不容易的。另一方面,二十几岁便能够入三昧而悠游极乐的人,这在历代的高僧大德当中,可说是凤毛麟角,因为很少听说哪位高僧大德在年轻时就证入三昧的,但是善导大师却是二十几岁便已证入三昧了。

第四,时人尊称 光明和尚

那个时代的人尊称善导大师是“光明和尚”,因为善导大师念一声佛号,口中就有一道光明,声声佛号就声声光明,一道一道的光明出现,大家都看得到,所以大家尊称他为“光明和尚”。这也证明善导大师三昧功深,是佛菩萨的示现。

其实人身都有光明,不只是人,任何动物、植物也都有光明;明光、黑光,强光、弱光,光大、光小,因人而异。起善念放明光,起恶念放黑光,若忆佛念佛,便放佛光,而且佛光灿烂;凡夫烦恼肉眼虽不能见,若佛菩萨,无不悉知悉见,乃至灵界鬼神,也都能看得到。因此,人应当常存善念,最好常能忆佛念佛,让身上常放佛光,永蒙佛光护持不离。如此现生便能消灾免难,增福延寿;临命终时,蒙佛接引,顺利安然往生净土。经典上说:

念佛之人,有四十里光明烛身,魔不能犯。

又说:

念佛之人,阿弥陀佛常住其顶,日夜拥护,不令冤家而得其便,现生常得安稳,临终任运往生。

第五,较量念佛 佛像放光

当时他跟一位金刚法师,在长安西京寺内较量念佛的胜劣。善导大师发愿说,释迦牟尼佛所说的“念佛必定往生”,十方诸佛所证诚的“念佛必定往生”,是绝对不虚假、金刚不变的,如果此事是真实不虚的,祈愿佛殿的佛像放光;如果我所说的并非真实,我宁愿当下堕入地狱,受无穷之苦。他发了这个愿之后,就将他的锡杖往佛像一指,佛像顿时全部放光。在佛教中,很少有人敢这样发愿,而且有这样的诚心能感动佛像放光,可以说是很少有的,但是善导大师做到了,这种记载流传到现在。在我们的《念佛感应录》(一)七十页就有引用,这是第五点。

第六,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

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这句成语自古以来可说是家喻户晓,但是这个典故最初从哪里来,一般人都不太晓得。善导大师的生命当中就有这么一个典故,这个典故也搜集在《念佛感应录》(一)第七十一页。大意是说,当时的长安城有一位屠夫,由于善导大师弘扬念佛法门很热切,念佛的人遍满长安城,念佛之声响彻长安城内外,很多人吃素,结果使得这个卖猪肉的没有生意了,一查之下,发现原来就是那个秃头和尚所引起的,所以就非常地愤恨,拿着杀猪刀往善导大师的住处要找善导大师,理论之下说不定会拿刀向善导大师砍下去也不一定;可是见面之后,善导大师也不多说,只是显现极乐世界的景象让他看,善导大师怎样显现呢?我们不知道。总之,这个屠夫看到极乐世界正报依报的庄严后,有所感悟,当下善导大师就开示说,要往生到这么美妙的地方也不困难,只要念佛,人人都可以去。这个屠夫当下真的放下屠刀,念着佛,爬到一棵很高的柳树往下一跳,往生成佛去了——当时有人看到他的神识从顶门出来,化佛来迎接他。

这可见善导大师德行感人,能令一位怀着凶杀之气的屠夫受到感化,当下忏悔他自己一生杀猪,罪恶无边——如果不往生极乐,只有堕入地狱,受地狱之火的燃烧,何况这个世界看起来又是那么的污秽不净,自己的生活又是那么困苦潦倒,能够到这么美丽庄严而又充满光明喜乐的极乐世界,那岂不是非常幸福有福报吗?现在既然有那么容易又殊胜的地方,何不当下就前往呢?所以他当下念佛,当下就往生。如果没有善导大师,同时没有这一位屠夫的决心,那就不能成就当下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这么一个殊胜的瑞相;由于有善导大师的德行,同时有这一位屠夫的决心——我们可以这样了解,一个强盗、作恶的人,为非作歹的心很猛烈,可惜他没有遇到善知识引导他学佛,如果遇到善知识引导他学佛,他学佛的精进可能跟一般人不一样,是很精进很勇猛的。就像这一位屠夫,只是见到善导大师一面,仅只一面,当下就能往生成佛。

第七,造《观经疏》 瑞应超异

善导大师写这一部《观经四帖疏》所感召的灵应事迹,超越一般的灵应,是非常殊胜的,这只要看《观经四帖疏》后面的跋文就可以了解,实在非常令人赞叹。

善导大师要写这部《观经疏》的前一天,他念三万声佛号,祈愿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来护持、指导,结果当晚他所祈愿的景象就完全的呈现,而且非常清楚,历历分明如在眼前,也就是说十方诸佛、释迦牟尼佛,以及种种殊胜的景象,都出现在他的面前。隔天他就开始动笔写这部《观经四帖疏》。之后,每天晚上都有一位圣僧来指导他玄义的内容以及科文要怎么判、怎么写,直到这部经的玄义科文写好了,才不再梦到,可以说这部《观经四帖疏》是这一位圣僧所写的。那这一位圣僧是谁呢?可说是阿弥陀佛,如果不是阿弥陀佛,谁会来显现在他的梦中呢?因为在那个时代弘扬净土法门的人并不多,比善导大师更超越的可以说没有,如果有就是他的师父道绰大师以及昙鸾大师。

佛菩萨本来都能够在一念之间显现示现到十方世界去,显现成佛度众生的,一念一时同时到十方世界去,并不是说现在到了东方就不能到西方,要等东方回来之后才能到西方,并不是这样。自古相传善导大师就是弥陀的化身,所谓“佛佛相念,一佛出世,千佛护持”,因此梦中的圣僧很可能就是阿弥陀佛。如果是这样,这一部《观经疏》就等同是佛说,也由于《观经疏》是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,也就是以阿弥陀佛的愿心来解释《观无量寿经》的,由此我们知道,善导大师跟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跟善导大师,同时善导大师跟《观经疏》是非常亲密的结合在一起。这是第七点“造《观经疏》 瑞应超异”。

第八,遗文放光 形像神变

“遗文放光”的典故是,善导大师往生之后,经过不知多久时间,有一天少康大师到白马寺,在大殿里看到有经文放光,他好奇的去看这一部是什么经,一看原来是善导大师写的一篇往生的文章《西方化导文》,当下少康大师非常的感动,发愿说:“如果我与净土有缘,惟愿此文,再现光明。”结果善导大师所写的这篇《西方化导文》又再度光明闪烁,而且有化佛菩萨出现,这个时候少康大师就立誓说:“劫石可移,我愿无易矣!”这一段记载在《善导大师全集》之“善导大师略传”中。

“形像神变”是说,少康大师立即到长安瞻仰善导大师的影堂——所谓“影堂”就是供奉善导大师法相的地方,然后大陈荐献,祈愿一见善导大师。立时善导大师的遗相就化为佛身,向少康大师说:“汝依吾教,利乐众生,同生安乐。”

以上所谈的就是善导大师的盛德。善导大师功行高盛,而且利益众生又很广大,大师的传记自古以来有很多,可是比较可靠的却很少。我觉得我编写的《善导大师略传》应该比较合乎史实,因为写这一篇略传时,我是参考了很多资料,很多资料并列排在一起,就可以显现出原来所写的是正确还是有误,这就是时代的方便性。因为以前的人写传记往往都是抄袭的,没有那么丰富的资料文献可以汇集在一起参考,现代就不一样了,图书馆什么资料都有,计算机一查询所有相关的资料都会出现。

净土宗宗祖

再来看讲稿“宗祖善导大师”。为什么冠上“宗祖”这两个字呢?中国净土宗自古到现在为止,共推崇十三位祖师,善导大师被尊为第二位祖师。这十三位祖师本身是专修这个法门,同时也使很多众生依循着他来学这个法门,也就是以这个法门来利益广大的众生;但除了被推举的条件,就是他们对于净土法门有很大的贡献,也就是说自己修净土,有德行,对净土法门有贡献。但其实仅仅以上述的条件为标准,是不够严谨的,因为被推为一宗的祖师,必须是除此之外,他本身还有著作,而且这个著作完全是依据这个法门,不偏不倚,纯纯粹粹是依据这个法门的核心,同时是发前人所未发,这样才有资格被推为祖师

在十三位祖师当中,其实只有善导大师达到这个条件标准。因为善导大师他本身专修净土,同时他的教化非常的广远,在当时由于善导大师提倡念佛往生,使得长安城充满念佛声,甚至卖肉的生意萧条,可见善导大师自修化他,自信教人信的深广。

而且善导大师对这个法门有“五部九卷”的著作,这五部九卷都是纯粹依据净土的经典,尤其是依据弥陀根本的愿心 —— 第十八愿开展出来的;而所开展的,真的是发前人所未发,将净土的教理,有系统的组织起来,使净土宗教理能够系统化、逻辑化,也使得后来的人可以依据他的教理去创建一个宗派。所以我们不将善导大师与其他的祖师相提并论,我们所谓的净土宗,跟一般的净土宗不一样,我们只以善导大师作为我们这一宗的“宗祖”,也就是一宗的开宗祖师,底下的祖师则称为列祖。

净土宗三个流派

自古以来研究净土教理,都认为净土宗有三流,就是“慧远流”“善导流”与“慈愍流”,也就是这三派在弘扬三种不同的净土教理,我们这一流就是善导流。其实严格来讲,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乃至净土法门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三流,如果有,也只有善导流,而且完完全全的传到日本,成为日本净土宗主要的思想。

“慧远流”。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江西省庐山创建白莲社,慧远大师是一位很有智慧、学问和德行的高僧,当时有一百多位名士(指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)跟随慧远大师修行。但是慧远大师对净土的教理没有著作流传下来,而他所修的不是依据阿弥陀佛“专称佛名”的本愿,也不是纯粹依据净土法门的正依经论。他修持所依据的是《般舟三昧经》,所修的是入定见佛,从法门来讲,不是依据纯粹净土经典的法门;从根机来讲,也不是完全适合普遍的根机。我们如果依慧远流作为修习的依据,那就没有希望了;依般舟三昧的方法来修行,不只没有普遍性,即使是高僧大德也很不容易 —— 当然如果是善导大师就有可能,他二十几岁就证入三昧了,可是像善导大师这样的人物,即使是高僧大德中都很少见,更何况是我们这样平凡庸碌的凡夫呢?所以我们不依据慧远流为我们的传承。

我们也不依“慈愍流”,不以慈愍大师为我们的祖师。因为慈愍流的修行方法是融合性的,融合禅、教、戒律,不是纯粹“专称弥陀佛名”,不纯粹我们也修不起来,既不应机也不契法。

唯有善导大师是纯粹依据净土的经典,契法契机,只要称名必定往生。契法是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这个法,契机是普遍的众生都能够往生。

善导大师《观经疏》

所以我们以为,只有善导大师是我们这一宗的开宗祖师。再者,《观经疏》是善导大师请佛来指导、加持、印证所写的,其他大师所写的就天差地别了。善导大师之所以会写这部《观经疏》是有因缘的,也就是当时几乎学佛的人无不研究《观无量寿经》,并依《观无量寿经》修行,因此很多地方都在讲说《观无量寿经》。当时也有几位有名的高僧批注《观无量寿经》,最有名的是当时净影寺的慧远大师 —— 这位大师跟刚才所讲的庐山慧远不同人,以及天台宗的智者大师、三论宗的吉藏大师,他们都强调禅坐、入定观想,因此都很重视《观无量寿经》,为这部《观无量寿经》写批注,但是他们所写的都是以自己的立场,而不是以弥陀的立场来批注。

善导大师觉得依他们的批注只能适合类似他们几位高僧大德的根机,而不能适合普遍的芸芸众生;而最根本的是不契法,不是根据弥陀的愿心,也没有完全根据释迦牟尼佛当初所说的《观经》的本怀也由于这几位大师的《观经》批注有偏颇,使得当时净土法门的弘扬受到很大的障碍,学佛的人只要听到他们的言论往往就退失了念佛往生的道心,所以善导大师非常感慨而急迫的写这部《观经疏》,目的就是要显扬释迦牟尼佛的本怀,显扬阿弥陀佛的本愿,同时也要纠正以前三人所写有关《观经》批注上的错误。

善导大师的《观无量寿经疏》总共分为四卷,所以也称为《四帖疏》,四卷是《玄义分》《序分义》《定散义》跟《散善义》,我们今天所讲的“正行与杂行”是在《散善义》里面开头的一段文。“就行立信”,行是往生净土之行,也就是往生净土的方法;“就行立信”是以往生的方法建立我们的信心,说明往生净土之行有“正行”与“杂行”。往生净土是我们的目标,往生净土之行是往生方法,所以是“目标跟方法”。这一段文的解释在《善导大师全集》第七百二十四页,只要大家利用时间阅读,对这张讲稿的内容就会很清楚的了解;所以希望大家拿这张讲稿,再去看刚刚书上的内容。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。

南无阿弥陀佛!

二○○四年三月十四日

——摘自《慧净法师讲演集(二)》


继续:阅读更多 或 到学佛有问必答提问


敬请常念:南(ná)无(mó)阿弥陀佛


上一篇:【净宗文摘】乃至一念是以少摄多、以恶摄善,来彰显每人都有机会

下一篇:【净宗文摘】净土宗三个流派之比较

推荐阅读:念佛实用仪轨(简化版)——实际运用方法汇总

随喜功德,赞助网站

(微信捐助二维码)
微信号:foyou188




(支付宝捐助二维码)
支付宝:18824665059

Copyright 回家网 www.huijia18.com,粤ICP备2021058021号-1